王政

浏览量:3538?发布时间:2017-03-14
所属系部东吴学院公共体育系

教 研 室大球教研室
姓    名王政
性    别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人员性质事业编制
办 公 室天赐庄校区本部公体楼205室
联系电话13962123157
电子邮箱wangzheng@suda.edu.cn
教育经历1、1993.9——1997.6,中国足彩网,体育教育
2、1995.9——1997.6,苏州大学法学院,副修经济法
3、2001.9——2003.6,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高校教师进修
4、2005.9——2009.6,中国足彩网,体育硕士
工作经历1、1997.8——1997.12,苏州市化工职大
2、1998.1——2001-07,苏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并校)
3、2001.8——2020.6,中国足彩网
4、2020.7至今,苏州大学东吴学院
个人简历
研究领域足球、羽毛球教学与训练;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社会组织
开授课程足球选项课、羽毛球选项课
科研项目

一、主持课题11项:

1.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2023-C-15),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2.“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运行机制与运行策略研究(2021SJA1366)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体育社会组织的培养路径与机制研究(16TYB004),江苏省社科。

4.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执行机制研究(2019SJA1227),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5.苏州市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成效、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B类),苏州市科协软科学课题。

6.生命教育视野下体育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T-b/2015/006),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

7.大一新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研究(STYA1706),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中心。

8.基于ROC曲线特征的大学生肥胖阈值诊断与优化(STYA1076),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9.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XSTY201524),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中心。

10.大学生肺活量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相关性研究(TY2012-105),苏州市体育局。

11.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研究(TY2014-103),苏州市体育局。

二、指导研究生江苏省大创项目2项:

1.江元元: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准入与退出机制研究——以苏州市为例(SJCX18-0834),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吴相雷:习近平“底线思维视角下”,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脱钩后有效治理的现实审思(KYCX20-2704),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论文

1. Optimal BMI cutoff points in  obesity screening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1)。

2.Associations of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empathy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a sample of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1(6)。

3.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监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2)。

4.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困境与实现路径,体育文化导刊2021(6)。

5.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准入制度的内在逻辑和改革取向,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6)。

6.江苏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江苏宣传工作动态(社科基金成果专刊)2019(12)。

7.江苏省政府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的实践及路径优化,体育学刊2019(5)。

8.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接公共体育服务评估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体育学刊2019(6)。

9.大学新生共情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9(4)。

10.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体育学研究2020(2)。

11.体育社会组织公信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体育科研2020(4)。

12.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足球赛事中归化外籍球员的困境与出路,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

13.我国31个省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4)。

14.德法并重:我国球迷越轨行为治理路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 2017(10)。

15.我国足球联赛球迷越轨行为的诱因与规避,体育科研 2017(4)。

16.利用高原训练提高运动员Hbmass的时间特征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16(3)。

17.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思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7)。

18.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9)。

19.长时间工作记忆任务中COMT多态性与ERP的关联研究,体育科研2012(2)。

科技成果1.2023年3月,论文Associations of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empathy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a sample of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获得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2019年研究报告《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制度供给路径研究——以苏州市为例》获得第四届“苏州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19年6月,研究报告《管理创新与路径优化——江苏省政府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研究》被苏州市民政局采纳。

4.2019年9月12日,《便携式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及测试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910862893.3,适用于《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坐位体前屈的项目测试。

5.2019年9月12日,《便携式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控制系统及测试仪》发明专利号:ZL201910862655.2,适用于《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坐位体前屈的项目测试。6.2016年3月16日,《一种多功能扭腰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520799052.x,适用于大学生群体锻炼。

荣誉及奖励1.2020年获得苏州大学2019年度“文科科研奖”。
2.2018年9月获得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类优秀奖。
3.2017年12月获得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4.2015年7月获得苏州大学精品教材奖。
5.2014年11月获得苏州大学建行奖教金(教学类)。
6.2010年11月获得新苗体育奖学金(教师奖)。
7.2010年11月获得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体育协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
8.2008年9月获得苏州大学“苏鑫奖”。
   招生信息学术型博士:体育人文社会学;
学术型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型硕士:体育教学。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 · 体育学院 苏州市东环路50号(215021)

电话:0512-67162281 传真:0512-67162281